当前位置 博文首页 > xzh_blog:架构师的核心能力

    xzh_blog:架构师的核心能力

    作者:[db:作者] 时间:2021-08-07 19:01

    在做架构设计的分析或思考总结时,一般采用结构化思维方法:

    • 首先梳理目标,理清目标与现在的关系,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 其次做现状分析,有什么、缺什么、与目标的差距和差异,以及眼下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 接下来是路线与措施分析,并制定可以保证有效执行的方案。
    • 最后是下定决心以较高的执行力来实践。

    下面以传统企业几年前的服务治理为例,分析企业机构服务治理的过程。

    • 目标:改善目前无序的现状,建立服务及交易标准,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SOA服务平台,为灵活多变的业务提供支撑。
    • 现状:企业创立多年,已经积累了大大小小几百个系统,因为建设之初上线时间要求得比较紧张,所以大部分套件是采购的成熟的、基于垂直架构体系的商业套件,长期下来,系统如烟囱一样一个一个建立。为了解决信息孤岛,采用了系统集成方案,但是由于在执行过程中接口缺少统一的管理,所以导致系统边界、模块边界模糊不清。解决生产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或无关的人员一起参与进来才能定位问题,问题排查慢,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先建立服务及交易标准,规范新建系统对接,再制定计划指导历史遗留系统改造。
    • 路线:如何执行是需要好好规划的,具体的规划步骤可以是“找出差距——差距图,明确整改措施——整改图,制定时间表——行动路线图”。

    一般来说,传统企业在开始考虑做服务治理时,已经积累了大量接口。接口改造和测试的耗费巨大而且周期长,其中部分系统可能是外包出去的,难以控制。综合企业环境和团队人员等因素,服务治理分阶段执行是比较合适的。

    • 第一阶段,通过统一的服务总线和监控平台实现交易的监控,这就需要选择比较成熟的产品和经验丰富的实施商(根据以往经验,有时候有经验的实施商比产品重要),制定交易线服务接入接出规范,并进行服务接入。
    • 第二阶段,深入服务治理,将一些基础服务下沉为平台,将流程服务放入BPM,提高可管理性,为服务自治和预警提供有效手段。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