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文件操作函数用法实例详解,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字符编码
二进制和字符之间的转换过程 --> 字符编码
ascii,gbk,shit,fuck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编码方式
美国电脑内存中的编码方式为ascii ; 中国电脑内存中的编码方式为gbk , 美国电脑无法识别中国电脑写的程序 , 中国电脑无法识别美国电脑写的程序
现在硬盘中躺着 ascii/gbk/shit/fuck 编码的文件, 他们的编码格式已经无法修改了, 所以内存中出现unicode编码, 内存中的unicode编码方式可以识别 ascii/gbk/shit/fuck 编码的文件
用unicode编码方式运行了 ascii/gbk/shit/fuck 编码的文件, 最后还是要装入硬盘, 装入硬盘早期用unicode存进去,但是 他在识别ascii的时候, 会把8位数字转换成16位数字存入硬盘, 浪费空间, 所以出现了utf8(与unicode对应,并且压缩unicode编码的字符)
utf8 能识别其他国家的编码,只识别unicode, utf8目前还不能放在内存,. 但是现在写的代码都是utf8, 历史遗留ascii/gbk/shit/fuck 编码的文件迟早消失/淘汰,要么被转换成utf8格式.所以迟早有一天内存中也是utf8.
python2 和 python3字符编码的区别
打开python解释器 python解释器相当于文本编辑器,读取二进制转化为普通字符 a = 1 对转化后的普通字符进行解释(定义变量就要新开辟内存空间存放变量)python2
用文件指定的编码方式存储定以后的变量
python3
用unicode编码方式存储定以后的变量
以后写文件以什么格式存储,就以什么格式读取
文件的 三种打开方式
r: 只读 read w:只写 write 清空后写入(文件不存在自动创建) a:追加(文件不存在自动创建)文本模式:t
二进制模式:b
t/b无法单独使用,只能和r/w/a一起使用
with管理文件上下文
with open() as f: # 自动关闭
一、文件的两种方式
文件的数据是存放于硬盘上的,因而只存在覆盖,不存在修改这么一说,我们平时看到饿的修改文件,都是模拟出来的效果,具体的说有两种实现方式。
1.1 方式一
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内存中是可以修改的,修改完毕后,再由内存覆盖到硬盘(word,vim,nodpad++等编辑器)。
import os with open('37r.txt') as fr, \ open('37r_swap.txt', 'w') as fw: data = fr.read() # 全部读入内存,如果文件很大,会很卡 data = data.replace('tank', 'tankSB') # 在内存中完成修改 fw.write(data) # 新文件一次性写入原文件内容 # 删除原文件 os.remove('37r.txt') # 重命名新文件名为原文件名 os.rename('37r_swap.txt', '37r.txt') print('done...')
1.2 方式二
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一行一行地读入内存,修改完毕就写入新文件,最后用新文件覆盖源文件。
import os with open('37r.txt') as fr,\ open('37r_swap.txt', 'w') as fw: # 循环读取文件内容,逐行修改 for line in fr: line = line.replace('jason', 'jasonSB') # 新文件写入原文件修改后内容 fw.write(line) os.remove('37r.txt') os.rename('37r_swap.txt', '37r.txt') print('done...')
总而言之,修改文件内容的思路为:以读的方式打开原文件,以写的方式打开一个新的文件,把原文件的内容进行修改,然后写入新文件,之后利用os模块的方法,把原文件删除,重命名新文件为原文件名,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