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时代,“人工”一词已经不陌生了,甚至说是普遍了,人工的东西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今日讲的是人工人体器官—人工神经!
2019年11月8日,记者陈超报道,“日本东京都医学综合研究所利用“人工神经连接系统”,让丧失手部运动能力的患者重新拥有了手部功能。
人工神经操作效果体现:当接入人工神经连接系统时,随着麻痹手部动作的改善,作为指令来源的大脑皮层会发生相应变化,同时大脑活动也会进行调整,使控制手部动作的区域集中在小范围皮层内。无论负责哪个功能的脑区发生脑梗塞,如控制手部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运动的大脑区域、控制感觉功能的体感皮层,都可以通过人工神经连接系统重新获得控制手部运动的功能。”
“一般发生脑梗塞后,至少要做一个月以上的康复训练才可能恢复运动功能。在本研究中,人工神经连接系统介入后,仅约10分钟就能让麻痹的手部自由活动。”
这人工神经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1943年,心理学家W.S.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W.Pitts建立了神经网络和数学模型,称为MP模型。他们通过MP模型提出了神经元的形式化数学描述和网络结构方法,证明了单个神经元能执行逻辑功能,从而开创了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时代。
在70年前也就是1949年,心理学家就已经提出了突触联系强度可变的设想。6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更完善的神经网络模型被提出,其中包括感知器和自适应线性元件等。M.Minsky等仔细分析了以感知器为代表的神经网络系统的功能及局限后,于1969年出版了《Perceptron》一书,指出感知器不能解决高阶谓词问题。他们的论点极大地影响了神经网络的研究,加之当时串行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所取得的成就,掩盖了发展新型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新途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处于低潮。在此期间,一些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者仍然致力于这一研究,提出了各种神经理论知识点,同时进行了神经网络数学理论的研究。
再说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受到了各个发达国家的重视,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1990年1月5日开始的十年定为“脑的十年”,国际研究组织号召它的成员国将“脑的十年”变为全球行为。在日本的“真实世界计算(RWC)”项目中,人工智能的研究成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就说得通,为何如今“人工神经连接系统”是在日本研究成功的!不用说大家都明白神经是很重要的东西,这一成功的技术也给了人类很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