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服务器问题 > win服务器问题汇总 >

    Swift实现堆排序算法的代码示例

    栏目:win服务器问题汇总 时间:2019-12-07 10:28

    算法思想
    堆排序利用了最大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1.用最大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1)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最大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2)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y
    (3)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最大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1)建堆,建堆是不断调整堆的过程,从len/2处开始调整,一直到第一个节点,此处len是堆中元素的个数。建堆的过程是线性的过程,从len/2到0处一直调用调整堆的过程,相当于o(h1)+o(h2)…+o(hlen/2) 其中h表示节点的深度,len/2表示节点的个数,这是一个求和的过程,结果是线性的O(n)。
    (2)调整堆:调整堆在构建堆的过程中会用到,而且在堆排序过程中也会用到。利用的思想是比较节点i和它的孩子节点left(i),right(i),选出三者最大(或者最小)者,如果最大(小)值不是节点i而是它的一个孩子节点,那边交互节点i和该节点,然后再调用调整堆过程,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调整堆的过程时间复杂度与堆的深度有关系,是lgn的操作,因为是沿着深度方向进行调整的。
    (3)堆排序:堆排序是利用上面的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首先是根据元素构建堆。然后将堆的根节点取出(一般是与最后一个节点进行交换),将前面len-1个节点继续进行堆调整的过程,然后再将根节点取出,这样一直到所有节点都取出。堆排序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因为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是O(n)(调用一次);调整堆的时间复杂度是lgn,调用了n-1次,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2]
    注意
    (1)只需做n-1趟排序,选出较大的n-1个关键字即可以使得文件递增有序。
    (2)用小根堆排序与利用最大堆类似,只不过其排序结果是递减有序的。堆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在任何时刻堆排序中无序区总是在有序区之前,且有序区是在原向量的尾部由后往前逐步扩大至整个向量为止

    Swift示例
    (1)基于最大堆实现升序排序

    func initHeap(inout a: [Int]) {
     for var i = (a.count - 1) / 2; i >= 0; --i {
      adjustMaxHeap(&a, len: a.count, parentNodeIndex: i)
     }
    }
     
    func adjustMaxHeap(inout a: [Int], len: Int, parentNodeIndex: Int) {
     // 如果len <= 0,说明已经无序区已经缩小到0
     guard len > 1 else {
      return
     }
     
     // 父结点的左、右孩子的索引
     let leftChildIndex = 2 * parentNodeIndex + 1
     
     // 如果连左孩子都没有, 一定没有右孩子,说明已经不用再往下了
     guard leftChildIndex < len else {
      return
     }
     
     let rightChildIndex = 2 * parentNodeIndex + 2
     
     // 用于记录需要与父结点交换的孩子的索引
     var targetIndex = -1
     
     // 若没有右孩子,但有左孩子,只能选择左孩子
     if rightChildIndex > len {
      targetIndex = leftChildIndex
     } else {
      // 左、右孩子都有,则需要找出最大的一个
      targetIndex = a[leftChildIndex] > a[rightChildIndex] ? leftChildIndex : rightChildIndex
     }
     
     // 只有孩子比父结点还要大,再需要交换
     if a[targetIndex] > a[parentNodeIndex] {
      let temp = a[targetIndex]
      
      a[targetIndex] = a[parentNodeIndex]
      a[parentNodeIndex] = temp
      
      // 由于交换后,可能会破坏掉新的子树堆的性质,因此需要调整以a[targetIndex]为父结点的子树,使之满足堆的性质
      adjustMaxHeap(&a, len: len, parentNodeIndex: targetIndex)
     }
    }
     
    func maxHeapSort(inout a: [Int]) {
     guard a.count > 1 else {
      return
     }
     
     initHeap(&a)
     
     for var i = a.count - 1; i > 0; --i {
      // 每一趟都将堆顶交换到指定范围内的最后一个位置
      if a[0] > a[i] {
       let temp = a[0]
       
       a[0] = a[i]
       a[i] = temp
      }
      print(a)
      print(i - 1)
      // 有序区长度+1,而无序区长度-1,继续缩小无序区,所以i-1
      // 堆顶永远是在0号位置,所以父结点调整从堆顶开始就可以了
      adjustMaxHeap(&a, len: i - 1, parentNodeIndex: 0)
      print(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