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信息时代,没有永远的舒适区

    栏目:行业资讯 时间:2019-11-04 09:38

      信息的“舒适区”是什么?
      首先“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也就是说在某一个状态下、某一个环境里,感觉很舒服、很安逸。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这个概念放到到信息的接受上,受众或多或少也都存在“信息舒适区”。需要提醒读者的是,这种正常心理反应被移动网络几何级地放大了。某种意义上说,“朋友圈”就是人们的“信息舒适区”。
      比如每天做一些统计类的工作,比较简单,不用思考、不用动脑,工资还不错,朝九晚五,不用加班,老婆孩子热炕头,工作很惬意、生活很安逸。
      再比如,每天坚持读书,从不间断,感觉很好,以为很有进步。没有读书计划、不用做笔记、也不写书评。以为每天在读书,样子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收获很少,被假象所蒙蔽。
      这样的舒适区就像是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失去跳出温水的力气,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温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入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
      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而若我们躲在“信息舒适区”,我们的世界可能会变得更小,视野也会变窄,思维也可能矮化。时代之所以会进步,就是因为有些人走出“舒适区”,不断探索,不断学习!
      如今,走出“信息舒适区”,是网络信息时代必要的生存技能。
      为何?一开始报纸是大众传媒,它的功用在于对信息进行社会传播。报纸总是按照一定标准对某一个时间段发生的新闻信息进行“社会选择”,然后表达在版面上告诉读者。所以,报纸做不到所有稿子都让你读起来“舒适”,但一定能够帮助你冲破“信息舒适区”!
      读者对报纸可读性提出任何建议和意见,报社都愿意接受。可是,有些人不看报,喜欢躲在“信息舒适区”,不是因为报纸不可读,而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懒”字。多年来与读报相联系的一个词是“学习”。不想付出努力,学习就难有成效。读报既然是学习的一种,它就不可能完全轻松愉快地进行。躺在“信息舒适区”,也许可以了解信息,但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
      此刻我有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很多年没有见过报纸了?
      当然,除了报纸,还有其他的事物能对我们的有所帮助,比如杂志,一些时事文章读物,《读者》、《意林》等等!
      当你在舒适区待久了,是付出很多代价的,无形之中,你就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学习能力,比如思考能力。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信息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便利性更强了,躺着、坐着、走着似乎都能够靠指尖来获得许多新闻。但是,“舒适区”之外的世界更广阔,也更重要。信息时代,没有永远的舒适区也没有真正的舒适区。所以,鼓起勇气,重新出发吧!